質量控制是血氣分析結果能夠幫助臨床的關鍵!

broken image

血氣分析前階段主要是指從醫生申請到開始分析化驗的過程,包括重要患者的准備和鑒定,原始樣本在實驗室的采集、運輸和轉運,normal blood gas levels以及上機前的准備。為了更貼近臨床實踐中的步驟,從而引起重視,便於理解和記憶,本文將血氣分析前階段常見的影響因素和注意事項細分為采血前、采血中、采血後、上機操作前四個階段,並列舉了需要特別注意質量控制的內容。

采血前階段的質量控制

■ 患者的情緒狀態

因此,應使患者明白合作,放松全身,保持舒適的姿勢,平躺在床上或坐在舒適的椅子上5分鍾以上或等待呼吸順暢。門診病人可能需要5分鍾以上才能達到穩定狀態。當然,除非在緊急情況下,但測試結果應與上述細節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。

■ 患者的體溫

在不同的溫度下,H+的離解度和氣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。當患者體溫高於37℃時,每升高1℃,PaCO2升高4.4%,PaO2升高7.2%,pH降低0.015。當體溫低於37℃時,對PH和PCO2無明顯影響,但對PaO2有顯著影響。每降低1℃,PaO2將降低7.2%。

因此,應在實驗室檢測單上注明患者的實際體溫,以便在實驗室測量時對儀器的溫度進行校正,保證測量結果的准確性。

■ 患者的吸氧情況

患者接受外部氧氣(如鼻導管氧氣、氧氣)時,應有足夠的時間保證“穩定狀態”才能采血。除了在緊急情況下,在不穩定的情況下采血可能會導致對報告結果的誤解。

由於吸氧量和吸氧濃度對PO2有直接影響,如果條件允許,最好停氧30分鍾抽血,否則應注明吸氧濃度以便計算氧合指數。當氧氣濃度被調節時,需要15分鍾以上來采集血液。對於機械通氣患者,呼吸機應保持氧濃度不變至少30分鍾以采集血液。

為什么要記錄病人的氧氣濃度,並對其進行評估?

例如,在兩個體溫正常的患者中,患者A使用呼吸機呼吸(氧氣濃度70%),患者B在沒有額外氧氣的情況下呼吸空氣。血氣分析測得的氧分壓為90mmHg,因此測得的氧合指數結果如下:

患者A:呼吸機輔助通氣,氧濃度為70%。

氧化指數 = 90/0.7 = 128.57毫米汞柱(< 300,呼吸衰竭)

乙患者:呼吸空氣。

氧合指數= 90/0.21 = 428.57毫克(大於300,正常)

■ 與藥物的關系

某些藥物會影響血氣分析結果,如含脂肪乳劑的血液樣本會嚴重幹擾血氣分析中電解質的實際結果,也會損壞儀器。因此,在輸注乳劑前或輸注後12小時應抽血。

堿性藥物、大劑量的青黴素鈉鹽、氨苄西林等藥物會引起PH的暫時變化而影響真實結果。

因此,專家建議,最好在服藥前30分鍾采血。

文章精選: